这两天按周配资论坛,李显龙获得日本天皇的授勋,得到了一枚旭日勋章。这让我想起他老爹的一段往事。
当年,太平洋战争爆发后,日军势如破竹,迅速南下。作为英国在东南亚的政治经济中心,新加坡成为日军重点攻击目标。尽管英国政府曾信誓旦旦地保证新加坡\"固若金汤\",但事实却截然相反。日军在马来亚半岛快速推进,英军节节败退。
当时的新加坡社会结构复杂,主要由华人、马来人和印度人组成。华人群体中又分为亲英派、亲华派(支持中国抗战)以及本地意识觉醒的知识分子。李光耀出身于一个中产阶层的华人家庭,接受英式教育,正处于思想形成的关键时期。他在莱佛士学院学习经济、英国文学和数学,同时开始关注政治和社会问题。
当时的太平洋战场,日军对英军基本是碾压态势。英军撤退到新加坡后,日军开始对新加坡进行持续轰炸,城市陷入一片混乱。1942年2月8日,日军强渡柔佛海峡,登陆新加坡岛。英军指挥官白思华中将的指挥失误和部队士气低落,导致防御迅速崩溃。
在这个背景下,新加坡的平民陷入恐慌。李光耀一家与其他居民一样,开始为最坏的情况做准备。他们储存食物和水,在屋内挖简易防空洞。作为受过教育的年轻人,李光耀清楚地认识到局势的严重性。他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:\"我们都能听到炮弹爆炸声越来越近,知道结局即将来临。\"
2月15日,英军宣布投降。日军进入新加坡后,立即开始了所谓的\"肃清\"行动,目标是清除反日分子,主要是华人。因为当时新加坡有大量华人支持中国抗日,所以日军首先将华人作为清除对象,所有18-50岁的男性华人都被要求到指定地点集中接受\"检证\",实际上这是一场大规模逮捕和处决行动。
按照日本人制定的规矩,检证过关的人,日军给他们身上盖一个“检”字印章,说明检证合格。如果检证不合格,就会被当场带走。
李光耀当时年仅18岁零8个月,刚好处于被检查的年龄范围内。结果在检查站,他检证不过关,没拿到盖章。正好他所在的惹兰勿刹登记站边上有个车仔馆,也就是黄包车店。店里有个叫高长古的伙计平日跟李光耀熟识,李家经常雇他的车子。
李光耀意识到自己没过关,可能前景不妙,遂与高长古商量了个对策。他们找到现场维持秩序的日本宪兵,请求他们让俩人去边上的车仔馆拿点随身物品。宪兵可能也觉得车仔馆就在边上,二人也逃不掉,就同意了二人的请求。
李光耀和高长古回到车仔馆后,就找个地方躲了起来,不敢再露面。可能当时现场人太多,宪兵们也忘了这两个人,他们因此逃过一劫。
后来李光耀得知,那些未通过检查的华人男子被载上货车到维多利亚中学扣押,并在22日被四五十辆大型货车载到樟宜监狱附近的丹那美拉海边屠杀。
在新加坡,日军以\"检证\"为名,在新加坡多个地点设立了集中营,包括珍珠山、快乐世界体育场和丹戎巴葛码头等。被怀疑是抗日分子的人被当场处决,其他人则被送往偏远地区做苦工,许多人再也没能回来。
历史学家估计,在1942年2月21日至3月4日的大肃清中,有两万五千到五万华人被杀害。许多受害者只是普通市民,他们唯一的\"罪行\"就是华人身份或被认为是抗日分子。
被逮捕的人面临各种残酷命运:有的被绑在一起用机枪扫射;有的被装上卡车运到海边枪决后抛尸大海;有的被送往泰国修建\"死亡铁路\"。日军对待俘虏极其残忍,食物匮乏,疾病蔓延,强迫劳动使得死亡率极高。
只能说,李光耀能活到二战以后,完全是因为运气好。假如当时的日本宪兵再仔细些,新加坡的命运就会被改写,更没有后来的李显龙。所以,李显龙接受日本天皇的旭日勋章,总让人觉得有点数典忘祖的味道。
富灯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